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第九讲:时钟问题

时钟问题

 【含义】

就是研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关系的问题,如两针重合、两针垂直、两针成一线、两针夹角为60度等,这类问题可转化为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。

【数量关系】

分针的速度是时针的12倍,二者的速度差为5.5度/分。通常按追及问题来对待,也可以按差倍问题来计算。

【解题思路和方法】

将两针重合,两针垂直,两针成一线,两针夹角60°等为“追及问题”后可以直接利用公式。

例题1:

钟面上从时针指向8开始, 再经过多少分钟,时针正好与分针第一次重合?(精确到1分)

解:

1、此类题型可以把钟面看成一个环形跑道,那么本题就相当于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,即分针与时针之间的路程差是240°。

2、分针每分钟比时针多转6°-0.5°=5.5°,所以需要240÷5.5≈44(分钟)。也就是从8时开始,再经过44分钟,时针正好与分针第一次重合。

  例题2:

从早晨6点到傍晚6点,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一共重合了多少次?

解:

我们可以把钟面看成一个环形跑道,这样分针和时针的转动就可以转化成追及问题,从早晨6点到傍晚6点,一共经过了12小时,12个小时分针要跑12圈,时针只能跑1圈,分针比时针多跑12-1=11(圈),而分针每比时针多跑1圈,就会追上时针一次,也就是和时针重合1次,所以12小时内两针一共重合了11次。

  例题3:

一部记录中国军队时代变迁的纪录片时长有两个多小时,小明发现,纪录片播放结束时,手表上时针、分针的位置正好与开始时时针、分针的位置交换了一下,这部纪录片时长多少分钟?(精确到1分)

解:

1、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认识到时针与分针合走的路程是1080°,进而转化成相遇问题来解决。

2、两个多小时,分针与时针位置正好交换,所以分针与时针所走的路程和正好是三圈,也就是分针和时针合走了360°×3=1080°,而分针和时针每分钟的合走6°+0.5°=6.5°,所以合走1080°需要1080÷6.5≈166(分钟),即这部纪录片时长166分钟。

编辑整理:数学课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huxueke.net/2022/12/696.html

(0)
数学课的头像数学课
上一篇 2022年12月4日 上午7:35
下一篇 2022年12月4日 上午9:14

相关推荐

  • 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的方法

    一、查表法 看质数表里有淌有所要查找的数,如果表内有这个数,它就是质数;如果表内没有这个数,它就不是质数(所查的数要小于质数表规定的范围) 二、试除法 可以用2、3、5、7、11、…

    数学知识 2023年1月3日
  • 小学数学知识:一般复合应用题

    一、一般复合应用题的意义 由几道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,不具备特定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,叫一般复合应用题。 二、一般复合应用题的解法 在具体的分析解答中,一般采用…

    2022年12月4日
  • 准确数和近似数的相关知识

    一、准确数 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,经常遇到各种各位的数据,有的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,叫做准确数。例如某班有45名学生,这里的45就是准确数。 二、近似数 有些数据不可能或是不需要用…

    数学知识 2023年1月4日
  •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第十一讲:和倍问题

     和倍问题 【含义】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(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),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,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。 【数量关系】 总和÷(几倍+1)=较小的数总和-较…

    数学知识 2022年12月4日
  • 小学数学知识:比与比例

    一、比的认识 1、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,又叫两个数的比。 2、比的读、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比用比号“:”或是“—”来表示。如3比2可表示为3:2或3/2,和三比二。 在一个比中,比…

    2022年12月3日
  • 小学数学知识:图形的运动

    一、平移 在平面内,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,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。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。决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有两个:一是平移的方向,二是平移的距离。 二、旋…

    数学知识 2022年12月4日
  •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第十四讲:工程问题

    工程问题 【含义】 工程问题主要研究工作量、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。这类问题在已知条件中,常常不给出工作量的具体数量,只提出“一项工程”、“一块土地”、“一条水渠”、“一…

    数学知识 2022年12月4日
  • 小学数学知识:立体图形

    一、观察物体 在实际生活中,常常需要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、不同方位进行观察,来获得其形状、大小、颜色等各方面的信息;在数学上,我们通常关注被观察物体的形状、大小和数量。从不同的角度…

    2022年12月4日
  •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第十讲:和差问题

    和差问题 【含义】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,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,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。 【数量关系】 大数=(和+差)÷2小数=(和-差)÷2 【解题思路和方法】 简单的题目可以直…

    数学知识 2022年12月4日
  • 8或125的倍数的特征

    如果一个数末尾三位数字所表示的数是8或125的倍数,那么这个数就是8或125的倍数。 例如: 57192末尾三位数字所表示的数是192,192是8的倍数,则57192就是8的倍数,…

    数学知识 2023年1月4日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